5月24日上午,中建科工东北经理部党总支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电影《袁隆平》,共同回忆袁隆平院士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,一起送别袁隆平。袁隆平以亲身行动阐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,他的故事激励科工人需要更加努力奋斗。
电影《袁隆平》,综合运用新闻影像资料,系统回顾了袁隆平先生的一生,年仅6岁的他就已经在心底种下了一颗学农梦,他执着于儿时的这个追求,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,长出累累的稻穗,让中国人吃饱饭。袁隆平为了 “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”这个目标,付出了自己一生的经历。1966年,袁隆平在《科学通报》上发表论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,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“三系”(即雄性不育系、雄性不育保持系、雄性不育恢复系),以“三系”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,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。他研究的水稻,经历过人为的恶意破损,经历过自然的肆意毁损,科研进程一度举步维艰,但一切的困难都未能阻止袁隆平水稻研究的步伐。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、消除贫困、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观看结束后,经理部党总支副书记吉尚明带领所有员工向袁隆平献花并集体默哀3分钟以表达对袁老的哀思。学习袁隆平的干事创业,百折不挠的精神,是学习党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光辉一页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“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,就是学习他热爱党、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,信念坚定、矢志不渝,勇于创新、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,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,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,一辈子躬耕田野,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”。
吉尚明强调,我们纪念袁隆平老先生是为了学习他的精神,把他的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去:一是,扎实做好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。坚持党史学习,注重自我实践;坚持需求引领、问题导向,深入学习袁隆平精神,把影响群众生活的项目建设好,服务好哈尔滨群众;二是,稳步推进“我为科工做实事”。学习袁隆平精神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支持,做好本职工作、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对袁隆平精神最好的传承。三是,切实履行“我为东北谋实效”,袁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,实干才能兴邦。扎实推进市场开拓,切实做好项目管理,为东北经理部发展持续赋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