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心理学认为,人有无伤大雅的缺点,常常比完美无缺更有魅力。
《绝代双骄》里小鱼儿,较之孪生兄弟花无缺,总是更讨黑白双道尤其女侠们的喜欢,很难说不与他脸上那道小小的刀疤有关。那道疤,让他的一颦一笑都坏坏地散发着超强魅力,让人欲罢不能。
武侠英雄如此,军人形象的塑造亦然。
《亮剑》中李云龙的形象家喻户晓。较之《沙家浜》的郭剑光,《智取威虎山》的少剑波和杨子荣,李云龙这个形象是有缺陷的。他习气粗俗、满嘴脏话、偶尔抗命,不会有损于八路军将领的形象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从《亮剑》当时的风靡全国就能知道,老百姓恰恰就是喜欢这样一个不完美的英雄——因为他混身上下散发的英雄气,有点像个军人版的孙悟空。
《士兵突击》中的许三多似乎更像个“有缺陷”的基层士兵 。他没有高大飒爽的英姿,没有远大崇高的理想,甚至过分执着如阿甘。它真实地描写了每个人灵魂深处的自卑、与生俱来的孤独、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军营生活中锤炼出的那股英雄气。虽不完美,却让更多人共鸣和感动。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,所以内心会希望有一个榜样存在,可以向他学习一步步地接近。如果这个榜样是完美的,也许我们感到的就不再是学习的澎湃动力,而是随时准备放弃的无穷压力。但若榜样没那么完美,他们就会如我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天花板,让我们看到完全可信可学的希望。
《浴血无名川》(简称《浴》)的导演、编剧看来也深谙此道。从它创下平台SVOD网络电影最高热度新纪录、一天内网上出现800多个盗版地址的“盛况”看,他是成功的。而这种成功,与电影中不完美的人物塑造不无关系。
《浴》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一场战斗,塑造了一群英雄的中国军人。用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的标准来看,他们无疑是“弱爆”了。顶着“人在阵地在”主角人设出场、沉稳智慧的孟排长,开场不久就牺牲在敌人的炮击中;单兵战斗技能逆天胆大心细、谋略过人的侦察排长“杜神枪”,在与美军海军陆战队狙击手的对决中,也没能枪口一抬敌人就应声倒地……为了掩护李青和电台,当了娃娃的“第三枪”,任观众万般不舍也还是倒在血泊中,长眠在异国他乡。
他们不像“好莱坞”大片里美国队长、蜘蛛侠、钢铁侠那样的超人,甚至也不像一些抗战神剧中“手撕鬼子”的“大侠”,有着盖世武功、能够刀枪不入。他们也会死去。但这就是真实的战争,没有人知道明天和牺牲哪一个更早到来。
还有在炮弹上写“狗X的”三字泄愤的魏八、想着和媳妇“开代销店”的徐明德、膜拜着“杜神枪”的娃娃,他们艰难地出生,坎坷地存活,决绝地从军,勇敢地作战,无畏地牺牲。甚至,也没有那么决绝、勇敢和无畏,他们会有生活的无奈,有发财的欲求,有对未来的向往,他们更像是一群比常人勇敢一点、精武一点、执着一点的平凡人。他们甚至在想着“打赢这仗,一起回家”,想着回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,而没有铮铮誓言要当一个顶天立地的“大英雄”,却又确确实实为了身后的祖国成了英雄。
但是,这一切是真实的。在观众眼里,他们就是一个个有血性、有感情、有脾气、有个性的鲜活的人,这部电影也因为真实而有生命力。正如网友所说,“我们希望看到英雄的弱点,希望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,只有这样,我们才会觉得他是真实存在的,也会更加被他的坚强和牺牲所打动。”